初读《讲谈社.中国的历史》

1853年的黑船事件前,日本文明对世界进程的贡献可说微乎其微,甚至忽略不计;然而,中华文明对全球文明的贡献和中国历史对全球历史格局的影响之大有目共睹,这是一个不容质疑的观点。是以,才会有文明古国之誉。但在日本学者面前,他们似乎想要力所能及的推翻这一切,这让人不得不怀疑其做此门学问的动机。借用知乎上一网友的评价——他们的研究似乎在表明,越往后的中国人越不适合继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而只有他们大和民族才能担当起这样的历史使命。

在上篇文章中曾经交待了目前正在用掌阅SmartX试阅读《讲谈社·中国的历史》,想通过电子书的试读决定是否有购买纸质书的必要。

《讲谈社·中国的历史》是日本讲谈社出版的一套中国通俗历史系列的著作,共12卷,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含概量大,国内版本的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只有前10卷,后两卷目前没有在国内翻译出版 。

经过几天的阅读,读完了前两卷《从神话到历史:神话时代夏王朝》和《从城市国家到中华:殷周春秋战国》,有些不甘心,又跳读了后面几卷的部分内容,终于得出了结论——就目前而言,此套丛书还没有购买纸质版的必要——甚至,还没通读的必要。

《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的价值在于跳出中国人的视角,不再是中华本位的历史观,将中国的历史发展放在整个东亚的进程中来对比论述,这个角度很新颖,也很实用,效果整体来说也还是很不错的,至少能读到一些平时读不到的内容,能有一些国人自己写的史书里没有的收获。当然,正是因为这样的一种写法,对于阅读者自身的文史修养还是有一定的要求。丛书大多落脚于通过考古、气候、环境、人文、经济、文化、两性、家族等因素的描写来刻画历史时代演变之状,而对于朝代更迭的主线描述相对着墨较少,对于中国历史不是很熟悉的人在阅读时可能会有些吃力。

这,可能就是中外学者研究历史方法上的差别。这其实是国内学者应该借鉴的方法,但,任何事情,过犹不及。就是这样一种完全跳出中华本位观而写的丛书,似乎在疑和贬的路上走得过于远了些,本书的有些观点令人难以接受。

总的来说,丛书有矫枉过正之嫌,疑古之风太重,书中处处充满了对中华文明的质疑与不屑。直白的说,我甚至认为本书作者的动机都值得怀疑,有很多片段的描述感觉并不是为了表达中华文明之不同,而不过只是为了另辟蹊径想要找到一个推翻中华文明之法,千方百计想要证明某些已被世人普遍接受的中华文明史观是错误的,作者对中华中心论怀有强烈反感,因此致力称颂其它被中华史观中称为戎、狄、夷、匈奴、蒙元等少数民族的辉煌历史。

我读过《剑桥中国史》与《哈佛中国史》,对于外国学者的史学观有所认识。然而,《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的方法与观点实在难以苟同。对于商、周、秦汉的历史,《剑桥中国史》与《哈佛中国史》所引用的史学资料大多是《史记》、《汉书》、《后汉书》等较成熟和公认的著作。然而,《讲谈社.中国的历史》偏不这样,它要出人意外,要标新立异,它所引用的资料更多的来自于《竹书纪年》、《逸周书》这样较冷门的著作,通过引用解释著作中的一些内容,自以为是的推翻《史记》中的观念,并乐此不疲。偶尔引用《春秋》、《左传》等著作,也会不厌其烦的自我解读,总之就是要向读者灌输这些著作的内容是错误的、自相矛盾的观点。

其实,我认为,完全通过《竹书纪年》推出《史记》的观点为谬的理论本身也是错误的。《竹书纪年》原书在宋代已散失,现本是后人重编,被证明本身有很多错误,其可做为《史记》中六国纪年的辅助,但因其本身不完善,通过《竹书纪年》推出《史记》观点为错误本不可行。

很多时候,感觉作者的疑古之心甚至压过了学术研究本身的态度,似乎仅仅只是为了反驳现有的中华文明史观而疑,为了颠覆中国人的历史观而疑,却不去考虑疑的必要和价值,也不论是否缺乏疑的证据。如在讨论彭头山文化八十垱遗址中出土的大量稻壳时,因为中国学者们的观点认为这属于栽培稻,而日本学者偏要认为这可能是野生稻,他们的理由是稻壳不够大,客观的说,这理由太过牵强了。

跳着看了后面几卷的内容,其中某些观点让人惊奇,甚至气愤。在谈辽、西夏、金、元时,作者对于安史之乱到蒙元异族入侵中华的历史叙述充满污蔑与诋毁,书中比较极端地将契丹和蒙古作为更加文明的存在,反而对中华文明流露着野蛮落后的鄙夷。对于北宋的澶渊之盟,则认为是侥幸而和平的一百多年,认为北宋是靠契丹人施舍的和平而幸存下来。对于这种脑洞大开的观点,英国人不敢写,美国人也不敢写,可能只有日本学者有此勇气了。对于宋金、宋元交战,则完全站在金和元的立场批判两宋,夸大两宋政府对金和元的背约。像这样一些颠覆性的激烈观点,书书可说是比比皆是。

因为历史久远,缺乏相关支撑和证明的证据,我相信中国史书中肯定存在某些错误的观点,这是必须承认,也必须承认中华本位史观的缺憾,其他文明对于中华文明史的影响也是必须承认的。所以,从这个角度说,日本学者的某些观点是先进的,可信的。但是,你不能因此而盲目扩大化的否定,盲目的矫枉过正。再言,书中处处批判中华文明史 ,而对日本史确时时发着令人恶心的赞扬。邪马台王国、弥生时代、大和朝廷之类的话语随处可见,甚至总拿那个时代的中华史与之对比,言语之中还透着毫不掩饰的优越性——描写蒙元东征日本时,对日本的抵抗甚至用了浮夸的美化描述。

但凡稍微了解点世界史的都知道,1853年的黑船事件前,日本文明对世界进程的贡献可说微乎其微,甚至忽略不计;然而,中华文明对全球文明的贡献和中国历史对全球历史格局的影响之大有目共睹,这是一个不容质疑的观点。是以,才会有文明古国之誉。但在日本学者面前,他们似乎想要力所能及的推翻这一切,这让人不得不怀疑其做此门学问的动机。借用知乎上一网友的评价——他们的研究似乎在表明,越往后的中国人越不适合继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而只有他们大和民族才能担当起这样的历史使命。

那么,抛开学术价值外 ,做为历史的普及读物,此套丛书还有购买的必要吗?

以上观点,仅个人目前的观点,观点解释权归个人所有。

 

初读《讲谈社.中国的历史》

文末放点硬福利吧,《讲谈社.中国的历史》全10卷电子书下载,MOBI、EPUB、AZW3三种格式都有,请自行下载。本资源来源于网上,请在下载试读后即使删除,如需要,请购买正版。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泊知了网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
山居笔记

初寻桃花源

2019-12-9 16:00:37

山居笔记

唯愿世间皆美好

2021-2-8 17:24:57